混凝土配合比知识

  • 第一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根本目的

混凝土设计的根本目的是满足混凝土的性能,性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。一部分是混凝土硬化后的性能,我们做混凝土主要是去修房子、修桥、修路,混凝土首先必须保证强度满足结构设计要求,当然高铁可能还有耐久性的要求,以后其它工程也可能会要求,这些都是硬化后的性能。另一部分是混凝土硬化前的工作性能,混凝土除强度满足结构要求外,同时还要满足施工要求,也就是混凝土工作性能要满足施工工艺要求,即坍落度、扩展度等,当然还有不离析、不泌水的性能,在配合比设计时都要考虑,满足这些性能都是配合比设计的目的。如果混凝土没有坍落度,都不能泵送,混凝土进不了模板内,就得不到我们要的构造物,后面的强度就无从谈起。

因此,我们可以说,配合比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工艺性能。任何破坏混凝土性能的行为都不是我们设计配合比的目的。

第二节  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标

配合比设计的时候肯定考虑到强度的,但强度应该多大?是不是说强度越高越好?是不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,我用国家建材院设计一个C100的配合比通吃可以不?答案显然是不行的,这就涉及我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标:混凝土的经济性。

那混凝土的强度多大合适?比如C30的混凝土,配制强度应该多大?按照规范公式是30+1.645σ,σ取值越大,配置强度就越高,同时配合比成本也就越高。但既然是节约成本,σ为什么不取0呢?这是有数学道理的。如果直接按设计强度设计配合比,不加1.645σ的话,那么有一半的混凝土生产出来是达不到设计值的,那我们每天的生产就好比在翻硬币,合不合格全凭运气,而加上1.645σ,合格率会达到95%。工地上我们会出现各种问题,像材料不合格、料仓混乱、含水变动导致水灰比改变这些都是最常见问题,加上1.645σ就是要防止发生在些情况后强度还能满足设计要求。

σ越大,我们的配置强度就是越高,σ越小,我们的配合比成本就越经济,从这二者的关系来看,显然σ的取值是有一个度的。那σ到底是怎么确定的?是国家标准定的吗?还是我们拍脑袋定下来的?显然都不是。σ是由我们的管理水平确定的,管理有序,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越少,σ就会越低,设计的配合比成本就会越低,混凝土就越经济性。但保证混凝土强度和工艺性能满足要求,这在我们配合比设计中永远是第一顺位,这个前提是不变的。经济与否,是项目负责人管理水平的问题,是总经理或项目经理要不要下决心在公司上下贯彻质量意识的问题!只要管理提高了,根据一段时间的统计数据,σ降低了,我们再调整配合比,把配制强度降下来。

所以,配合比设计不能直接赚钱,只能在管理水平提高的前提下,设计恰当的配合比,适应管理水平,这是配合比设计的目标。

  • 混凝土配合比知识已关闭评论
  • 2,064
    A+